查看原文
其他

芥末堆2周年推荐:2015年每月精华好文

2016-01-11 芥末堆 芥末堆看教育



12月:剑走偏锋,85后们的三线城市逆袭记


“当时我父亲看我创业太苦了,让我不如来跟他一起做外贸”,不过作为一名85后,不愿被约束的岑少栋依然选择了自己创业做了子轩教育,而如今自己的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了父亲的外贸生意。


“你写稿时一定要强调,我创业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岑少栋笑着对芥末堆记者说。


在宁波机场,芥末堆发现所有的30多架廊桥上都挂着“子轩教育”的广告牌,这在教育行业并不常见。而俨然已经是浙江本土教培龙头的子轩教育,主打线下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上个月则刚刚完成A轮融资,如果一切顺利,明年三月子轩教育将正式挂牌新三板。


11月:在线教育“死亡”诊断书:创业要小心陷阱,别都怪“资本寒冬”


从宏观上的资本寒冬到前些日子“老师来了”停止运营,再到近日不少创业公司被上市集团“买买买”,在线教育产品的生存问题成为时下较热门的话题。在线教育创业者如何在当前严苛的环境下取暖?今天就展示一份几个之前红极一时的产品的“死亡”(以及“休克”)诊断书,来看看这些失败中有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1. 含着金汤匙也要慎重决定:钱花太快,冬天熬不过去;


  2. 上帝的需求很重要,内容还需找准“痛点”才能获取用户;


  3. 翅膀还没硬,就别着急起飞:口碑与团队是产品的底气;


  4. 别被风口吹昏了头脑,想飞起来还要靠核心价值。


融不到钱,我们可以看出冬天真的来了,而创业本就“九死一生”。也有人说,拿不到钱,才是创业者最好的创业时间,沉下心来观察行业,把握脉络。资本寒冬对于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是一次筛选,也是一次挑战。毕竟选对了跑道,也还要能跑,才不会“死在后天早上”。


10月:借着“教育信息化”的东风,这些创客教育企业早已杀入体制内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而高科技带来的种种学习方式,如3D打印、机器人等教学模式进入公立学校,也早就被大家所预料。


从政策层面看,9月初,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 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就曾明确指出建议学校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公立学校们也早早做好了拥抱“创新教育”的准备,有的学校早早开始尝试创新教育的理念,也有不少学校已与创客教育,steam教育机构合作开课。对于已经让创客教育进校的公立学校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什么,这些产品们又是如何入校的呢?在此,芥末堆采访了几家已成功进校的公司,他们也给出了一些问题的答案。


9月:家教O2O平台激战暂歇,补贴和刷单欲“烧”出何种商业模式?


今年暑假,轻轻家教联合创始人胡国志在朋友圈中爆料“某家教O2O平台刷单”,引起教育行业的极大关注。他并未指明具体平台,但或许在当下平台型互联网生态中,“刷单”本身已非罕见现象。


目前教育O2O刷单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有真实课耗:授课过程是真实的,但只是原本交易发生在线下,需要学生将课时费通过平台“中转”,之后老师和学生领取平台补贴。当然还有一种刷单并不需要真实课耗,只需要请职业刷单人和一些教育机构开一批老师和学生账号,在平台上走账,连上课的过程都“省了”,补贴照拿。


无论有无真实课耗,对于这种刷单(或者叫“刷补贴”)行为,平台的态度都有些暧昧。但是,仅从创造价值的角度看,能否解决招生问题,是现阶段O2O平台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所在。


在汇聚了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之后,“家教O2O平台走向何方?”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抢眼球、拼补贴时代过去后,为解决质量和信任问题,一些平台开始转型成为融合了互联网平台的新B2C机构,即公司提供统一教研和推广,老师在线接单。


8月:『出走』与『延续』——记那些创业的新东方校长们


新东方建校运动大概是05-08年,这段时间已经成为新东方人脑海中最为深刻的记忆,一直被反复提起。那段时间里,不仅仅在祖国最为北边的哈尔滨,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都显得特别“疯狂”。06 年 8 月 31 日数据显示,新东方在全国的学校和学习中心数量分别是 32 所和 115 个,而到了08年5月31日,这个数字就变成了41和207,增长率超过了100%。


建校运动在新东方内部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群体 —— “新东方校长”,他们和“新东方名师团”遥相呼应,是新东方教育“神话”中不可或缺的建造者。


但是在近一两年里,“出走”成为这两拨人最为主流的媒体印象。离开了“新东方”这艘大船,他们分别开始了自己新的事业。但有意思的是,这两拨人的路径并不相同:


名师团的绝大多数“名师”选择的是与一个新东方相似的英语培训故事,在线上和线下复制迷你版的“新东方”,是目前机构林立的英语培训市场助推器;而“校长们”的创业故事似乎更加的“性感”,让人嗅到了成熟的“商业”味道。


陈向东、刘畅、桂淳、印建坤、沙云龙、邓弘… 这些校长们的名字频繁出现在VC们的关注名单中,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里,业内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团队里加入一个新东方校长,项目大概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7月:大圣为什么归来?有钱不够,还得情怀+死磕


动画作为文创行业里的一部分,无污染,高就业,衍生品易开发等特征,国家一直在试图保护或者更准确的是扶植国产动漫,也就有了控制美日动漫进入的哪些可笑的说辞。


国家在动漫行业的政策支持一直很大,批地建产业园,虽然都被黑心的房产商盖了楼,给设备,给钱,给播出时间,但是动漫行业也依然没什么起色,广电总局也是良心扶植了,有多少人已经放弃国产动漫,但是在《大圣》上映时还是乖乖买单,剁手党一定不在少数。


日漫有超强的IP能力,国产动画确实实力不足,鲜有精品还多基于传统文化,话说几年前的《魁拔》也算是国产动漫的巅峰,但是"新颖"的价值观带来的仍是败北的票房。长久以来,大家对国漫的认识,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受众的接受度,发展慢,标准高,国产动漫也越来越惨淡。


懂行的都知道,除了剧情分镜,单说画面效果,一部好的动画片取决于两个方面,钱和技术。行业产能弱,制作时间长,收效风险大,相对于动画片,很难让投资人不去选择商业回报更大,小鲜肉云集的青春片。哪怕光线传媒高调宣称投资《大圣》导演所在公司,也只有区区2000万人民币,还不足《大圣归来》的制作经费。


从技术上说,国产动漫人能不能做出好片子?答案是肯定的,但要像《大圣》的导演田晓鹏一样,既有情怀,还能死磕。


6月:你看不惯的并不是高考,而是那股子矫情劲儿


上班路上得知因公司临近考点所以被锁了大门,已经到公司的小伙伴只好结伴去中关村喝泡沫,剩下还在路上的则回家办公。说实话,突然被关门确实有点儿恶心人,但将心比心我们也是心疼隔壁正处在‘决定命运的时刻’的考生,所以抱怨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把矛头指向了‘高考’。


聊到中国高考,有人觉得 12年奇葩的基础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快乐,每一次小考都是为了高考而准备;也有人认为这种教育制度生产了一批又一批同质化严重的玩偶,扼杀了太多的创造力和天赋。这些人在无视中国人口数量、培养效率、教育目的等因素后,非常有情怀地认为‘高考’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手段,甚至是厌恶为高考而生的那些应试培训班和教育产品。


然而实际上取消高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更难了——努力都拼不过!你还想拼天赋?要知道个性化教育不是说偏科就理直气壮了,奥赛保送不是摆设。多少跟风的人没有奥数的水平却想拥有奥数的特权, 同理放到艺术生身上也一样。认为自己一身艺术细胞就应该直升高等学府与大师们探讨技巧的人并不在少数,却殊不知那些‘成果’之弱根本没资格蔑视别人的努力。 这世界真不是你妈说你画的鸭梨像太阳一样美,你就真的有毕加索的天赋,繁重的课业本来就是为了让人看清什么叫做天赋,不愿意牺牲课余时间去努力练习又有什么脸说是真爱。


那取消高考对谁最有利?答案必然是 ‘ 不视高考为门槛 ’ 的人。


5月:草榴没了,性教育里的“好人”谁来做?


这几天中国最大的“性教育网站”打不开了,官方称网站受到GFW(某墙)攻击,资源损失惨重。一时间,无论是否逛草榴的网民都被炸出了不少,有人喊在中国好人难当,也有人喊中国恐惧色情。总之就是如果草榴没了,至少会剥夺一半网民的精神需求,甚至可能还说少了,至少得有一多半的人都开始恐慌。


那恐慌的是什么?近几十年两性需求的变化已经被太多专家讨论透了,解决需求的产品也先后出现又消失了不少,唯一没变的是对下一代在解决需求上的做出的引导。在中国,当一个成年人逛草榴的时候,草榴的存在既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但当一个未成年发现草榴的时候,你还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草榴的存在是好的吗?


4月:张邦鑫:平台型企业要胜出必须有“二次打击”能力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分享自己对平台和在线教育的看法,每个品类都会面临做平台还是做品牌的困惑,做平台还是品牌,他认为有三个标准:


  1. 看产品的复杂程度:相对简单的产品更适合平台化,复杂产品更适合品牌化;


  2. 重个人还是重合作:一个人就能搞定还是更依赖于合作;


  3. 是否需要组织来规范: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在品质表现上是否有差异。


做平台的企业要想胜出,需要能够提高效率,倒逼企业去机构化;同时还要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要做平台还需要有”二次打击“能力。


3月:想做K12,智商都差不多,输赢关键看“情商”


教育的模块,无论是纯在线还是线下,OLO或是O2O,题库切入还是平台切入,都绕不开5个核心环节“教学练测评”。围绕这5个环节,接近2000家初创公司,几十种商业模式,卷入数万从业者,数百家VC和基金,超过十亿的美金,就这么进来到教育科技里来了,不过今天聚焦一点,只谈K12。

芥末堆跟踪行业内各家产品的迭代和思路变化,从2014年起我们发现两个趋势:


  1. 在线教育在逐渐变成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业务,阿里腾讯淘宝小米360,网易新浪58同城YY和人人网,还有各种在快速进入的A股公司。


  2. “教学练测评“在逐渐成为教育公司的标配,传统巨头如新东方的SPOC,学而思网校的TEPC,学大的E学大,新秀更不用了,眼见着他们一点一点快速地迭代、补齐。


赛道在合并的时候,大趋势已经没有什么好争论,而产品的区别差异会逐渐缩小,高度浓缩为切口和路径之异。新秀选手们比拼的要点则更侧重为:团队实力、融资续航能力、商业变现速度以及产品迭代速度。


一位从事了k12教育20多年的从业者感慨:想做K12,智商都差不多,输赢关键看“情商”。


2月:做题库,这些人的感受你都关注过么?


试题库并不是简单地将某一科目的练习题或考试题做简单地收集存入计算机,除了具有录入存储试题的功能外,还应具备查询功能、智能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它就是一个数据库,可以从里面调用,完善。


高考,作为从数量庞大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大学苗子”的考试制度,在当下环境中是相对科学、公平的。教育从业者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老师上课讲,学生下课作业,考试前集中复习并大量做题冲刺的模式。由此,高中教育无论是校长、老师、学生,还是家长,谁也都躲不过题库这一环。


1月:天冷霾大,在家上学行不行?


什么是“在家上学”?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 Home Education)是指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儿童在家自学、家长自行教授或延师施教、家长组织微型学校、私塾等施行教育的形式,是一种非学校化的、家长自助的教育类型。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家上学在美国、欧洲、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并通过修法成为合法的教育类型。而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包括“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也是其中代表人物。


年初,我们还在讨论天冷霾重,在家上学行不行?年底,就变成了“雾霾停课成新常态”,在家上学“不行也行”!



作者:芥末堆

© jiemodu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